全国政协委员秦和:
大学生同样需要仪式
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2009年10月1日应邀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活动的情景。当时,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,内心真的十分震撼,仿佛又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,也感受了隆重仪式的教育意义。后来,我常想,如何将仪式融入教育,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,形成持久的教育力量?为此,我们做了探索。如很多大学生一般都没有校服,我们学校,学生不仅有校服,而且规定每周一为“校服日”,要求学生在这一天都要穿校服,借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。
在我看来,健全的人格,光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,还需要情感体验和认同。仪式具有整齐、庄重的特点,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,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仪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。不仅具有象征意义,还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。从这个角度看,仪式教育很重要。为达到仪式教育的效果,仪式需要做到“三个精心”,即精心策划、精心组织、精心实施,注重每个细节,从会场布置到人员着装,从每个程序到内容都要体现庄重感。此外,学校还应注意在仪式活动的内容、形式、方法上不断创新。
(秦和系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)